Dockerfile 惯用法,应该分发更小的容器

这是以前的旧文档了,不过陆续地我会回顾和订正一下,然后全数搬移到这边来,慢慢做,有的没意思的就扔了。

Dockerfile Idioms

分发更小的容器,是一种应该被推荐的行为。

更小的容器,启动会更快,分发会更快,重用会更快,……。对于生命来说,快是一种态度,代表你的时间被消费的更有价值:节约时间总是正确的。

几年前,其实我就想写有关容器缩减的内容,不过那时候 alpine 还不被重视,它自己也很难用,所以我们更多地是在 ubuntu 这样的大块头上研究怎么削减最终尺寸。

值得欣慰的是,那些曾经用到的原则一直都是对的,尽管这个世界、这些生态在变,但准则没有变。

现在,关于容器尺寸削减的问题,文章多得很,问答也很多。

但我还是打算写一篇。写者嘛,总是觉得自己写的内容对一点,逻辑对一点,用词对一点,覆盖面对一点,限定语对一点。等等。

不过,这次准备随便写,不打算整构逻辑了。

Checklist

削减容器的最终尺寸,首先考虑如下的 Checklist:

  • 采用更小的基准包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alpine是最佳选择
    • 极端情况下可以使用 distroless,但后果是没有shell,无法进入容器
    • 有的时候你可以使用 busybox
  • 选取最恰当的基准包。

    • 对于 golang 服务来说,alpine:latest 是最佳选择
      • 但如果你需要golang构建操作,则 golang:alpine 可能才是对的
    • 对于 java 系列来说,这些都是好选择:
      • anapsix/alpine-java
      • frolvlad/alpine-java
      • openjdk
      • 这些也可以参考:
        • https://github.com/dockerfile/java
        • https://hub.docker.com/r/domblack/oracle-jdk8/
      • 无论哪一个,都是巨的一逼。
      • 加上 SpringCloud 之后,更是2B。
      • 选 Java 已经是错了。
    • 对于 nodejs 来说,alpine 版本是最佳的:node:8-alpine
    • 等等,没法一一按语言枚举。
  • 使用包安装命令时,记住清除包安装过程所下载的索引、安装包

    后面我会在惯用法中更多介绍这一点。

  • 去掉内存交换机制,去掉交换分区

  • 不要安装带有 ncurse 依赖的工具,例如 mc

  • 不要安装带有调试工具或者调试工具性质的工具,例如 vim,curl。一定要用,使用 nano 和 wget 替代它们

  • 调整命令顺序,合并相同命令,使得产生更少的层

  • 使用记忆功能以便去掉打包过程中才会使用的包,从而缩减最终容器尺寸

    这个记忆功能,主要是指 alpine apk --virtual 功能;对于 apt 则有一个 apt-mark 工具。

  • 对于 apt 使用 apt install --no-install-recommends -y 方式

  • 使用多遍构建过程,将打包和中间内容排除在最终容器之外,以缩减其尺寸

下面都是基于 voxr vdeps-base 来介绍。

可以查阅 https://github.com/hedzr/docker-basics

各种惯用法

alpine apk 的惯用法

较典型的做法是这样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RUN fetchDeps=" \
    		ca-certificates \
    		bash less nano iputils bind-tools busybox-extras \
    		wget lsof unzip \
    	"; \
    apk update \
    && apk --update add ${fetchDeps} \
    && apk info -vv | sort \
    && apk -v cache clean && rm /var/cache/apk/*
# 摘自 https://github.com/hedzr/docker-basics/blob/master/alpine-base/Dockerfile

apk -v cache cleanrm /var/cache/apk/* 两者选一就可以了,这里只是为了示例。

比上例更严格精确、也更节省空间的办法是:

1
2
3
4
5
6
7
8
9
RUN buildDeps="gcc \
      freetype-dev \
      musl-dev \
      "; \
    apl add --update --no-cache bash less nano unzip \
    && apk add --no-cache --virtual .build-deps ${buildDeps} \
    && pip install --no-cache-dir requests \
    && apk del .build-deps \
    && rm /var/cache/apk/*

采用国内镜像服务器加速,更舒适的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改编自 hedzr/docker-basics/golang-builder
RUN fetchDeps=" \
              ca-certificates \
            "; \
    buildDeps=" tig "; \
       cp /etc/apk/repositories /etc/apk/repositories.bak; \
       echo "http://mirrors.aliyun.com/alpine/v3.10/main/" > /etc/apk/repositories; \
       apk update \
    && apk add --virtual .build-deps ${buildDeps} \
    && apk add ${fetchDeps} \
    && echo \
    && echo "Put your building scripts HERE" \
    && apk del .build-deps \
    && rm /var/cache/apk/* \

debian apt 的惯用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RUN fetchDeps=" \
    	   ca-certificates \
    	   wget nano vim.tiny net-tools iputils-ping lsof \
    	   dnsutils inetutils-telnet locales \
    	 "; \
       TZ=Etc/UTC; LOCALE=en_US.UTF-8; \
       apt update \
    && DEBIAN_FRONTEND=noninteractive apt install -y --no-install-recommends ${fetchDeps} \
    && locale-gen $LOCALE \
    && cat /etc/default/locale && echo "Original TimeZone is: $(locale -a)" && date +'%z' \
    && ln -s /usr/share/zoneinfo/$TZ /etc/localtime && echo $TZ | tee /etc/timezone \
    && echo "Current TimeZone updated: $(locale -a)" && date +'%z' \
    # && apt-get purge -y --auto-remove ${fetchDeps} \
    && rm -rf /var/lib/apt/lists/*
# 时钟时区部分可以去掉
# 摘自 https://github.com/hedzr/docker-basics/blob/master/ubuntu-mod/Dockerfile

对于用到 python pip 的场景还可以这样:

1
2
3
4
5
6
7
RUN buildDeps="curl python-pip" \
    && apt-get update \
    && apt-get install -y --no-install-recommends $buildDeps \
    && pip install requests \
    && apt-get purge -y --auto-remove $buildDeps \
    && rm -rf /var/lib/apt/lists/*

用到 build-essential 或者 gcc 系的也可以类似地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RUN buildDeps="curl wget build-essentials flex bison make cmake autoconf automake git libtool"; \
    fetchDeps="nano wget curl"; \
    apt-get update \
    && apt-get install -y --no-install-recommends $fetchDeps \
    && AUTO_ADDED_PACKAGES=`apt-mark showauto` \
    && apt-get install -y --no-install-recommends $buildDeps \
    && mkdir build \
    && cd build \
    && cmake .. \
    && make && make install \
    && apt-get purge -y --auto-remove $buildDeps $AUTO_ADDED_PACKAGES \
    && rm -rf /var/lib/apt/lists/*

注意到我们采用了 AUTO_ADDED_PACKAGES 机制,这是一种 Debian 包管理系的记忆功能,可以被用来很好地削减尺寸。

centos 的 yum 系惯用法

类似 apt,不再赘述了

多遍构建

尽管包管理的记忆功能能够完美地削减容器尺寸,但它并非是没有缺点的:

  1. 你必须在单句 RUN 中写出记忆以及消除记忆的全部脚本,如果分割到多句指令,那么容器中的 OS的占地面积依然能被收缩,但容器的尺寸可能并不能被削减。

  2. 如果你在单句 RUN 指令中完成了你的整个容器构建脚本的话,构建的开发过程将会非常痛苦,因为冗长的指令序列不能被缓存到多层中,所以每一次微小的变化都会导致 docker build 去完整地重建你的这个容器。

    所以缩减容器尺寸,应该是当你的容器构建过程已经开发完成之后才去做的事情。

好的,记忆功能有点点不完美,但是多遍构建能够很好地平衡这一切问题。

以 golang 应用的容器化为例,下面是一个多遍构建的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FROM golang:1.7.3 AS builder
WORKDIR /go/src/github.com/alexellis/href-counter/
RUN go get -d -v golang.org/x/net/html  
COPY app.go    .
RUN CGO_ENABLED=0 GOOS=linux go build -a -installsuffix cgo -o app .

FROM alpine:latest  
RUN apk --no-cache add ca-certificates
WORKDIR /root/
COPY --from=builder /go/src/github.com/alexellis/href-counter/app .
CMD ["./app"]
# 摘自 https://github.com/alexellis/href-counter

好吧,我自己的写的复杂得多,但暂时还不能展示,此外,复杂的版本也不利于阐述骨架结构。

结束

写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了。

关于缩减尺寸以及 Dockerfile 的惯用写法,也就先说这么多了。再要释出点什么也不是不可以,但可能涉及到的就不是仅仅 Docker 的知识了。

结果还是分了分章节,哎呀德性了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