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ke Miscellaneous

下面有一些被深入研究过,又或是重新研究 CMake 新版本文档后得知的需要更新的知识。

反正陈旧的知识竟然全都落伍了,我要忘记自己会编程的妄想,自认为尚属初哥态。

About Cleanup

对于 CMake 3.x 来说,以下特性是新增的:

--target clean

执行一个 cleanup 操作,相当于删除构建文件夹之后重新执行 cmake 配置操作。

1
cmake --build cmake-build-release --target clean

--clean-first

对于 CMake 3.0.2+ 来说,新的选项 --clean-first 也有相似的作用。这个新选项等价于执行构建操作,但在构建前自动地清理构建文件夹中的配置数据。

1
cmake --build cmake-build-release --clean-first

上述的两个特性,就是为了帮助你不必删除构建文件夹但又可以重启配置步骤的。

About OPTION

OPTION 指令是 CMake 提供的一个开关量。

它的作用在于你可以通过检测这个开关量的值(为 ON 或 OFF)来提供不同的构建配置。例如:

1
2
3
4
5
6
7
8
9
10
option(BUILD_DOCUMENTATION "Create and install the HTML based API documentation (requires Doxygen)" OFF)
find_package(Doxygen)
if (DEBUG OR NOT DOXYGEN_FOUND)
    set(BUILD_DOCUMENTATION OFF)
endif ()


if (BUILD_DOCUMENTATION)
...
endif ()

OPTION 之所以有用,在于三点:

  1. 它是全局变量
  2. 它可以被改变而不必重启完整的配置
  3. 多数 IDE 提供了对其的可视化编译操作,cmake-gui, cmake-frontend, qtcreator, kdeveloper 等,clion 虽然没有针对他们提供可视化操作,但也是支持的。

OPTION 变量自动具有全局可见性,它是一个 CACHE 变量。

所以以下命令行是行得通的:

1
2
3
4
# modify it
cmake -DBUILD_DOCUMENTATION=OFF --build build/
# remove it from cached value-set
cmake -UBUILD_DOCUMENTATION --build build/

当你使用 -D 修改它时,cmake 会重新配置,但由于 cache(上次配置的所有内容)的存在,所以这会是一个轻量级的配置重放,只有改变的部分会产生影响。

所以它比 --target clean 这类清理操作还要轻量级一点。

OPTION 变量之所以有用,也和 IDE 提供的可视化编辑工具分不开关系,你可以比较方便地修改它们。

CMAKE_CONFIGURATION_TYPES

CMAKE_CONFIGURATION_TYPES 是给 IDE 提供的接口,它可以列出一系列可选项,IDE 可以据此提供一个下拉列表供用户选择。

一般来说它可以是这样的:

1
set(CMAKE_CONFIGURATION_TYPES "Debug;Release;MinSizeRel;RelWithDebInfo" CACHE STRING "" FORCE)

注意分号字符和空格的效果是等效的,参见我们曾经提及的 cmake 的基础语法中有关 字符串 LIST 部分的说明:字符串列表

不过,现代 IDEs 通常已经支持更新一些的设置方案,即通过 Properties 元数据来提取值列表:

1
2
  set_property(CACHE CMAKE_BUILD_TYPE PROPERTY STRINGS
               "Debug" "Release" "MinSizeRel" "RelWithDebInfo")

这可以被 cmake-gui 等所支持。

cmake-gui

cmake-gui 是 CMake 所提供的一个辅助工具。其它平台可以通过包管理安装,macOS 中则通过 cask 安装:

1
2
3
4
5
6
7
8
# 安装 cmake-gui 以及命令行工具:cmake, cpack, ctest 等等
brew cask install cmake
# or
brew install cmake --cask


# 安装 cmake 本身(注意也包括 cpack, ctest 命令行版本)
brew install cmake

注意,cpack,ctest 的命令行版本是随 cmake 一道被分发的。

但通过 cask 安装的 GUI 版本中为了 cmake-gui 能够执行工作,也随附了 cmake, cpack, ctest 命令行版本供 cmake-gui 所调用。

About CMAKE_BUILD_TYPE

按照 CMake 文档,你不应该简单地检查 CMAKE_BUILD_TYPE 是 Release 还是 Debug 来判断使用了哪一种构建模式。

我们惯常了解的是两种构建模式:DEBUG 和 RELEASE。我们会在 DEBUG 模式中打开编译器的调试信息开关,这些调试信息将被 gdb/lldb 等调试器所用,从而帮助我们在开发阶段调试我们的代码,定位正在运行到的源代码行,检查当前运行位置的上下文,栈上变量等等。

CMAKE_BUILD_TYPE 除了可以有 “Release” 和 “Debug” 这两个典型的值之外,还可以是空值。理论上说,你还可以随意设置它到任何字符串值。设想一个值 RelWithDebugInfo,它允许我们在 Release 构建模式中强制添加 -g 到编译器选项中,这样我们可以获得 Release 模式下的成品 app,且这个 app 带有调试信息。有的时候,这可能是线上环境中检测故障原因的有力办法:我们可以在一个特定的目标集合中上线这种特别的app,然后通过线上日志等信息来判断故障原因,由于 debug 信息的存在,我们甚至有可能直接定位到源码行。在真实世界中,无论你怎么建立线上环境的模拟区,它终究不是生产环境,有时候你就是会遇到无法重现的故障,只在生产环境才会发生,非常愤怒,但实际上即使如此,也还是可以有办法设法去解决的,RelWithDebugInfo 就是其中的一种。

所以简单地检查 CMAKE_BUILD_TYPE 是 Release 还是 Debug 并不是正确的行为。

在我们的 CMake 脚本中,prerequisites.cmake 提供一个片段来约束上述的自由行为,并将构建模式限制在有限的几种模式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set(default_build_type "Release")
if (EXISTS "${CMAKE_SOURCE_DIR}/.git")
  set(default_build_type "Debug")
endif ()
if (NOT CMAKE_BUILD_TYPE AND NOT CMAKE_CONFIGURATION_TYPES)
  message(STATUS "Setting build type to '${default_build_type}' as none was specified.")
  set(CMAKE_BUILD_TYPE "${default_build_type}" CACHE
      STRING "Choose the type of build." FORCE)
endif ()
if (NOT CMAKE_CONFIGURATION_TYPES)
  # Set the possible values of build type for cmake-gui
  set_property(CACHE CMAKE_BUILD_TYPE PROPERTY STRINGS "Debug" "Release" "MinSizeRel" "RelWithDebInfo")
  set_property(CACHE CMAKE_BUILD_TYPE PROPERTY HELPSTRING "Choose the type of build")
  # set(CMAKE_CONFIGURATION_TYPES "Debug;Release;MinSizeRel;RelWithDebInfo" CACHE STRING "" FORCE)
endif ()

if (CMAKE_BUILD_TYPE STREQUAL "Debug" AND NOT WIN32)
  # In non-win32 debug build, debug_malloc is on by default
  option(USE_DEBUG_MALLOC "Building with memory leak detection capability." ON)
  option(DEBUG "Building with DEBUG Mode" ON)
else ()
  # In win32 or non-debug builds, debug_malloc is off by default
  option(USE_DEBUG_MALLOC "Building with memory leak detection capability." OFF)
  option(DEBUG "Building with NON-DEBUG Mode" OFF)
endif ()

这一段脚本的含义很清晰,它研究 CMAKE_BUILD_TYPE 并排除非法值(包括空值也被视为非法),并将 CMAKE_BUILD_TYPE 重置为特定的四种值:”Debug” “Release” “MinSizeRel” “RelWithDebInfo”。

如果原有的值不合法,那么以下两种情况将被 fallback:

  1. 缺省的模式是 Release
  2. 如果 source tree 中有 .git 文件夹,则认为处于 Debug 模式

其中 case 2 是值得研究的,至少它并不适合于 GitHub Action 环境。只不过对于其他 CI 环境来说,通常我们都会显式地指定一个确切的 CMAKE_BUILD_TYPE 有效值,所以并不需要上述 fallbacks。

CMAKE_BUILD_TYPE 为 empty 值的情形,也可以衍生别的用法,例如 CMake and the Default Build Type - Kitware Blog 有一个相应的探讨,不过对于一般的开发案例来说,我们还是在 release/debug 两种 cases 中来展开。

这个提示,源于 David FaureSO 上的回答

我们的片段中,开始部分和上述 Blog 提供的相同。由于这是一段众所周知的公众域脚本,所以研究来源和版权是不适用的。

在约束了 CMAKE_BUILD_TYPE 值的有效性之后,上述脚本继续进一步的处理,然后提供两个 options 变量:

  1. DEBUG:在后续的脚本中,if (DEBUG) 来检测 Debug/Release 要方便得多(比起 if (CMAKE_BUILD_TYPE STREQUL "Debug") 来说的话)
  2. USE_DEBUG_MALLOC:这个选项最终会被体现为编译器选项,或者 config.h 中的一个 define。它的作用是为代码编写提供一个宏变量,允许你提供内存泄漏检测方面的一个辅助特性。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