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乃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本文并非冬至的详细介绍,只是平日有时看到中文网上到处都是以讹传讹、断章取义,又或是九假一真式的文稿,有时候突然难忍,故而草就而成。因为全数尽皆脑海回忆,所以我也无法保证文内逐字逐句全都正确,不过我认为我的认识大局上还是没有谬误的。不管了,就这样。
如开篇题语,冬至才是节气之首。至于中文网上所说的立春就是第一个节气,总的来说是不正确的。
按照现有的文献与考证,我国农历中包含节气,属于是阴阳合历,而节气中谁是第一呢?在夏商周时期,夏至是第一,随后春秋以降则冬至是第一。
夏商周时夏至为首,这是由某位前辈考证得出的结论,我不记得是谁了,汗,大致是一本殷商历法研究中提到的。
春秋时期,以淮南子经集为依据能够证明冬至为首。这个时期古人已经正确使用天文观测的方法来确定一年(农历年)的首日了,即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日影最长的那一天(通常以正午测得的日影长度为计量依据,但随着天文观测的进步,后来就可以真正测得和推算出每个农历年的冬至以至于全部二十四节气的精确时分秒了)就是冬至,然后以 15 天为一个节气,依次向后顺排,排得二十四节气后,一个阴历年的 360 天就排出来了。然后结合太阳历的推算,加上闰月损益最终就得到一年的农历排列了。这就是古代天文官员排农历的方法。
当然,具体操作就会复杂很多。这些操作规范当代也有对应的国家标准对其进行描述,显然也是经过了历代以及当代改进的。查询国标农历的编算则可以找到该标准。至于说该标准略过了具体的演算算法以及过程,因为计算模型涉及到天文观测的对照与修订,是一个很复杂且时刻在变的模型,所以国标只会包含框架而不约束具体算法。
古往今来,天文划分法始终占据主流地位,所以冬至之后 105 天即为清明节气,这就是标准的节气定气法则,至于当代公历为求简便则总是以 4 月 5 日为清明节,这就是简化日常生活与约定俗成了,而最近这些年搞的黄金周的清明假,那就完全不是那回事,所有黄金周都可以被纯粹地视为闹剧了:春运还不够,一定要全年随时都搞成春运才行。是吧,这也是拉动内需的一个关键行为了。
好,最后,公平一点的说,其它的几种说法,包括立冬为首,立春为首的一些说法,都是某种妥协。比方说习惯上总会认为春天是一年之首,那立春就应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然而研究农历演算方法就能知道,第一天,还的是冬至。古代曾有以夏至为首的演算方法,不外乎是测得日影最短的那一天为夏至,这种方法还比较有道理。但立春就谈不上道理,只能说是习俗的某种妥协而已。
前两年听说有学者质疑以春季立春为首,大寒为尾的排序方法是错误的。我也只能是笑了。春季立春从来都不是首啊。所谓的春季立春为首的说法,只是历法上的一个排列,历法要照顾农业习作,节气歌要利于传唱和记忆,这些地方没有排序这一说法。
作为一个定论,严谨地表述,那么只有一个地方有所谓的节气排序,那就是农历演算、制定与颁布的标准,古代以及今日国标都明确了第一个节气为冬至,据此定气定年。
所以这些学者真是不学无术,好像能提出问题就是专家了。这也太容易了。
后记
我经常能看到各种荒谬的言论,然而当然不可能事事都去拨乱反正。正相反,我才不会去管呢。只不过有时会不能忍,又正巧我觅得一点点空闲时间,那就会随便敲打下,一般来说以一小时为限,如果太紧张,那就如本文一样不求精确、不加考证也不列举参考文献,事实上懂的都懂,列参考文献那真不是人干的活,是吧。
后后
那就这样。发了。
后后后
我以前曾将收集的历法知识汇编罗列出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站内搜“lunar”或者“历法”去瞅瞅。
但,同样地,并非专业那么严谨,只能说八九不离十吧,比较于其他外面的很多文章,至少也是负责任的那种了。
可惜不能疯狂暗示点赞还是三连啥的。
那就真的就这样了。
留下评论